人才招聘

当前位置:首页  人才招聘  就业指导 返回上一页

【就业指导】老员工职业规划如何影响就业落差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 浏览量:402 发布时间:2017-11-30

又到了毕业季,毕业生们口中谈论最多的便是找工作的问题了。那么,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所找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刚进大学时的理想工作岗位又会有多少落差?对此,笔者做了一项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员工表示就业落差较大。这又让大家开始讨论另一个问题,高校有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那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老员工的择业就业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五成毕业生表示就业落差大

  大学毕业了,毕业生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找工作。那么毕业生们找到的工作自己满意吗?和自己理想的职业岗位落差大吗?笔者随机选取了105名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这105名毕业生中,有85名本科生,20名硕士生,其中,82人在大学期间有接受过老员工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或听取相关讲座,23人没有接受过此类教育指导。一些员工表示,大学期间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或相关讲座,但这类课程对于员工来说并非强制性课程,员工可以听,也可以选择不听。

  而关于现在的就业岗位选择与刚入学时的职业岗位理想选择落差有多大的问题时,有48人表示落差较大,占比为45.71%,39人表示落差较小,占比为37.14%,还有18人表示现在的就业岗位和自己刚入学时的理想目标岗位基本没有落差。

  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伯洁表示,现在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各大高校基本普及,这一类的课程或讲座贯穿于员工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平时的引导教育,让员工多交流自己的职业规划,让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鼓励员工进入单位实践,提前接触就业环境。很多员工会在职业引导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并引发思考,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做出一些规划,随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最后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与当初自己预期的就业去向之间的落差就会缩小。”

  多种因素影响就业落差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传播专业本科毕业生吴若瑶已经拿到了英国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即将出国留学深造,就读商科专业。她告诉笔者,现在的这个结果其实和她刚进大学时的想法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的,“大一的时候想要以后从事新闻工作,于是我就去了新闻单位实习,可是在新闻单位实习过程中,我感觉这个行业并不适合我,于是我就转变了方向。”

  于是,她从大二就开始准备雅思考试,准备出国留学读研,往市场和公关方向发展。吴若瑶说,在大学期间学校有组织老员工职业规划的讲座,她也去听过,但是感觉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没有太大的影响,她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方向。

  而另一位苏大金融工程研究中心金融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李春辉说,他现在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和他入学时的理想职业岗位基本没有落差,他告诉笔者,“从本科考硕士那会儿就已经比较清楚自己以后想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在研究生就读期间,我也抓紧时间去金融行业内的一些单位实习,现在毕业了,我拿到了一家证券公司的offer,比较满意。”

  还有一位大三员工朱同学告诉笔者,即将进入大四,身边的同学有的对毕业后的职业规划目标明确,但占少数,一部分人对于毕业后的期望职业还在思考当中,还有一部分同学则还是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其实也不是没有想过毕业以后的就业去向,只是自己还不清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所以还是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中,现在也有初步的方向,想在管理方面尝试,找的实习岗位也是项目管理岗位。”

  员工的职业规划意识较薄弱

  在采访中,不少员工表示他们对于学校组织的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比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

  因此,在身边的同学中,那些很想从中学习的员工会比较积极参加,而更多的员工可能只是浮于表面了解,甚至对此并不关心。据苏州大学员工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黄文军介绍,根据学校对员工调查的有关数据显示,九成以上的员工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是比较困惑的,六成以上的员工对自己的专业理解也比较粗浅,很多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以为然,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比较薄弱。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性格内向的员工选择了营销专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规划导师一般建议性格内向的员工是不适合从事营销行业的,而对于胆子大的员工来说,是不适合从事会计或者法律等职业的,因为胆子大的人容易跨越规则或界限,这并不利于其职业发展。”员工不懂得胜任力模型,当员工的能力模型与雇主的需求不匹配时,就会产生就业落差。

  职业规划教育要回归人本身

  在与苏州市职业大学老员工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国良的沟通中,张国良也谈到在大学课程中《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慢慢成为了必修课,课程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唤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使员工进行了深入的自我认知。张国良说,但对大多数员工而言,自我了解的结果是产生若干意向职业,但职业是什么样的,符合是否代表能做,这都需要员工去进行职业探索。“这就非常需要社会力量介入校园课堂,社会教育资源可以带给员工企业实践,用员工的实践经历去探索职业,能够帮助员工重新认识职业,找出差距,确定提升方向,从而让大学中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将社会教育资源引入大学课堂,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让员工进行职业探索,项目是大学课堂的延伸,能够让员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让员工对目标职业中的职场人士进行访谈来了解职业环境,通过职业体验来认知职业,熟悉职业的工作任务,在毕业前就能够胜任职业要求。在这一整个的过程中,员工可以通过实践探索来澄清职业规划中遇到的困惑。

  黄文军说,目前学校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在探索转型中,“老员工需要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了让员工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找到能胜任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也在拓展培养路径和培养通道。”很多专业行业的培训、考验培训等,从员工入学就已经开始了。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课程教育,也是一种精细化管理,而其核心就是针对员工的个性提升其能力,让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W